菲华吧 首页 菲律宾新闻 查看内容

菲民众:“到时候上街去抢.商店的门砸开,都是免费的.”

2020-10-14 15:11| 发布者: 嘻哈族醇| 查看: 182| 评论: 0

摘要: 为了国家,为了企业,也为了自己【菲律宾世界日报专讯】(本报评论员)下面是一段前几天发生在本报工作人员和普通菲人民众之间的真实对话:  工作人员:大马尼拉快要封城了,家里有没有囤一点粮食?  民众:有一 ...










为了国家,为了企业,也为了自己

【菲律宾世界日报专讯】


(本报评论员)



下面是一段前几天发生在本报工作人员和普通菲人民众之间的真实对话:

  

工作人员:大马尼拉快要封城了,家里有没有囤一点粮食?

  

民众:有一点。

  

工作人员:多准备一点,当心不够用。

  

民众:没钱,工资还没发下来。

  

工作人员:那你打算怎么办?

  

民众:到时候上街去抢。商店的门砸开,都是免费的。

  

虽然这位菲律宾兄弟说的是玩笑话,但在并不久远的过去,我们曾共同见证过真实的哄抢场景,那是2013年台风“尤兰沓”过后的独鲁万市。中国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英语谚语则说A hungry belly has no ears(饥寒起盗心)。一个单独的人为了生存尚且可以不畏惧一切法律,何况是一群灾民。

  

自菲律宾爆发疫情以来,很多商家已经哀叹生意大不如前,而首都地区3月15日启动的“区域隔离”更导致大批企业直接关门打烊,许多菲律宾工人面临真实的失业风险。

  

“区域隔离”的期限最少1个月,如果疫情不缓解可能还要更久,甚至会出现“全面封城”的情况。一个月不上班不发工资,或者商店停止运营,对于骨髓深处蕴藏着危机意识、平时有积蓄习惯的华人来说可能还可以忍受,但对于一穷二白的菲律宾广大底层民众而言,意味着全家人要饿肚子困境,甚至是走投无路的绝境。

  

总统府发言人班尼洛上周日发表讲话,原意是在政府的协调下封城一个月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但由于语气太过轻佻,让人听出一种“一个月又饿不死人”的弦外音,导致左派国会议员厉声质问“你一个月别吃饭试试”,网上的民众更是骂翻了天,迫使班尼洛不得不火速出面解释。

  

富人的世界穷人看不懂,赤贫者的世界外面的人也看不懂。班尼洛失言的根源在于他太久没有认真考察过菲律宾底层民众的真正生活。

  

很不幸,菲律宾有数以百万计的赤贫人口,还有更多的人挣扎在贫困在线。

  

幸运的是:长期植根于菲律宾的华人华商比总统府的发言人更接地气、更了解民众疾苦,其中一些条件较好、反应迅速的华商在“封城”只是一个传言的时候就已经为工人准备好大米、方便面等最基本生活物资;有的企业老板虽然自身运营目前面临一些挑战,但仍不忘指示中层管理人员密切观察工人动态,一旦工人提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一定要全力满足;有的商家则已然处境艰难,比如餐饮业,但一些小餐馆的老板坚定地向工人承诺:“我自己现在都赔钱,实在发不出工资,但封城期间,我一定管你们一口饭吃。”

  

这些华人企业家和小生意人的勇气和担当令人动容,他们不仅为自己留住了一批稳定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更为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正是因为华社拥有这样一批有人情、有温度的商人,政府呼吁民众配合封城措施、团结一致抗疫时,心中才多一份底气,社会才能在维持正常秩序的情况下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战疫上。否则,菲律宾有可能从目前单一的疫情危机,演变成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糅杂的多重危机,那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场面。

  

进入2020庚子年以来,从塔尔火山爆发到“口罩危机”,再到现在大马尼拉封城的决战时刻,华人华商用自己的硬实力帮助菲律宾人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勇挑社会责任,不仅促成华人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更从最广泛的社会层面上保障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如今非常时期,与其责怪菲人“平时不知道攒钱,现在还有脸来跟我要”,给一个饿着肚子的人使脸色,不如学习华社已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宝贵智慧。

菲律宾世界日报


广大读者可在本公众号菜单栏使用菲律宾话费充值功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联系我们
  • 邮箱:feihua8#hotmail.com(请把#改成@)
  • QQ客服 1000000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 QQ:

    客服电话

    010-83922288

    电子邮件

    feihua8@hotmail.com

    在线时间:8:00-16: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