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聚餐担心什么 无论是岁末年初的晚宴,还是部门内的聚餐,估计很多人会这样——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不停地嘀咕:桌上的人会不会有乙肝?如果有艾滋病会传染给我吗? 这两种病听着可怕,反而安全。虽说“病从口入”,但乙肝病毒和艾滋病可真不是从“口”入的! 比起刚刚说过的两种疾病,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幽门螺杆菌、甲肝和戊肝、伤寒。 乙肝 我们俗称的乙肝,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的结果和自己的免疫力有关。如果免疫功能正常,则表现为急性乙肝,病毒清除。如果免疫亢进,则表现为肝衰竭,死亡率90%以上。如果免疫低下或缺陷,则乙肝病毒无法完全清除,会转为慢性乙肝。 乙肝传播有以下途径,第一个是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后传播;第二个是血液传播,包括输血、血制品输注、共用注射针头或共用剃刀,肾衰患者的血液透析、手术、针刺;第三个是体液传播,包含有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或是性接触;第四个是蚊虫叮咬。 艾滋病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通常分为3个时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期,现在就目前的科学手段来讲,还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还不能攻克艾滋病病毒,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减轻病人痛苦,降低HIV的发病率,病死率。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他的一些器官移植,医疗方面的暴露也是一种途径,但机率很小。 幽门螺杆菌 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因为它在很多人的体检报告里都出现过,但是,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螺旋状细菌。随着体检普及,我国超过一半的人(7 亿以上)都被发现感染有 Hp。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别小看一条小小的幽门螺杆菌,它可以搞得整个家庭、甚至共餐过的朋友,出现各种消化道不适!具体来说,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内后,会出现短期急性胃炎症状,或者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 专家表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经口 - 口、粪 - 口传播。一般来说,桌上有一人感染有幽门螺杆菌,如果稍不注意就餐卫生,就有可能全体中招。另外,儿童更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孩子刚好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时,无异于雪上加霜。 幽门螺杆菌暴露在空气里的时候,不是立即就消失了,还会生存一会。人们在清洁粪便的时候,会不小心把幽门螺杆菌弄到手上,要是上完厕所后不仔细的用肥皂洗手,也是很容易。而且,要想身体健康,不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只是禁止亲吻,上厕所前和上厕所后都要把手洗干净。 所以,春节在外就餐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公筷和经过消毒的餐具,如果可能的话,分餐是比较安全的聚餐方式。 甲肝和戊肝 甲肝就是甲型病毒肝炎、戊肝就是戊型病毒性肝炎,没有乙肝“出名”,但是它们却比乙肝更容易传播。 甲肝和戊肝都是经过肠道病毒引起的,都是传染病,通过食物,排泄物,和共用餐具传播。主要就是消化道的症状,恶心,呕吐,黄疸,腹痛,腹泻等。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戊肝成人感染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为亚临床型。 甲肝和戊肝临床表现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患者都会出现低烧、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巩膜黄染、尿色呈茶色等症状。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一般来说甲肝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所以“病从口入”的说法,放在甲肝和戊肝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因此,春节在外就餐时想要避免被这两种肝炎“盯上”,一定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和未洗净的瓜果。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去打个疫苗。另外,如果发现身边人有感染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在聚餐时最好格外注意一下饮食卫生。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低下,部分患者有玫瑰皮疹和相对缓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虽然伤寒病在生活中似乎很少遇见,但这不代表它不危险。感染伤寒杆菌后可能会出现持续高热、神情淡漠、腹胀腹泻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经口传播,想要预防伤寒“病从口入”,牢记:注意个人卫生,坚持便后、进食前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