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张以“初步调查情况”开头的截图出现在微博上。这张截图里,作为新冠肺炎的确诊者,赵瑜异常详细的信息,包括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以及过去三天细化到具体几点几分的行踪,突然成了被任意转载的公开内容——从这一刻起,她就彻底失去了对自己隐私的掌控权。 个人信息被暴露后,一直有人给她打电话、发短信。这样的行为已然触及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赵瑜不得已在上网发帖道歉,并请求公众还她一个平静生活。 11月24日,知名演员陈乔恩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的手机号码遭到泄露。“客人电话这么容易泄露吗……恶心死了,有没有专业和职业道德!” 陈乔恩称,因有时候要处理事情,因为方便和信任就留了手机号码,结果现在动不动就会接到理财投资什么的打来,还问“真的是本人吗?“。 陈乔恩直言,接到骚扰电话后心情变得很差,没有安全感,考虑是否要换电话。 2020年6月,女团THE9成员虞书欣在微博发文称,其从出道开始发的朋友圈,每一次都有人泄露,后来甚至发展到公然售卖。 2019年8月,艺人王一博在微博发文表示,因手机号被泄露,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得不决定更换手机号码。该条微博迅速引发超过24万网友转发。 在黑镜第三季的第3集《黑函之舞》中给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群人因为被黑客窥探了绝对不能公开的隐私而被黑客要挟操纵,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人性之恶被无限放大,为了隐私的保护不惜杀人放火,但最终发现所做的只是一个笑话。这个故事,很可能只是大数据社会之下的冰山一角。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信息仿佛变成了“半透明”状态,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了越来越难的事情。近两年,信息泄露的情况频频发生,如何在网络上和现实世界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7年,京东的“临时工”盗窃了用户50亿条信息进行倒卖,而在去年年底之前,京东坦承泄露了足足12GB用户信息数据,海量公民信息数据在黑市上明码交易,标价10万至70万不等。短短几个月内,两次上亿级别的泄露,让人不寒而栗。关键问题在于,这些盗卖行为都不是黑客的功劳,而是内鬼。 这些信息,包含了用户的账号、邮箱和密码等非常隐私的信息。 而去年同样疑似过亿信息被泄露的,是另外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网易,2016年10月19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发布的新漏洞显示,网易用户数据库疑似泄露,事件影响到网易163、126邮箱过亿数据,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码密保信息、登录ip以及用户生日等。 有时候隐私泄露,并非是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特征”,而是故意被泄露,大数据只是个托词而已。有人说过,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新科技在给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熟悉的日常带来一些未知的风险。然而科技本身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在以提高人们生活便利的大旗下,做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在道德底线的边缘来回试探,到后来直接可以大义凌然的说出用户愿用隐私换方便。 普通人对此几乎束手无策,在当今的社会中,你的个人信息完全没有隐私可言,信息安全公司打着保护隐私的旗号,监控你的数据流;购物平台监控你的购买行为;浏览器监控你的上网行为;社交软件监控你的人脉网络和个人隐私;邮箱监控你的联络信息等等。 网络之中,魑魅魍魉横行,隐私形同虚设。而信息裸奔伤害的,必将是每个人。多少人,因为信息泄露,被诈骗,被网贷,走上不归路。多少孩子,因为信息泄露,被利用,被威胁,被伤害,成为恶魔的牺牲品。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仅是在保护个人,同时也在保护家人。 如果个人隐私无法完全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个人隐私泄露,避免诈骗事件的发生。 一、一个平台一个账号,不关联其他账号,尽可能的不去绑定任何手机号,QQ号,微信号等。 二、朋友圈尽可能的少发自拍,或者在发布相关信息时减少定位的使用,在对手机相机功能的使用时,关闭相机自带的定位。尽可能的不要发布有关孩子的信息等。 三、尽可能的不因为某些优惠而去扫描一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例如广场上扫描送礼品、优惠券等;限制某些app的访问权限,关闭某些APP不必要的权限,如果实在需要,可以临时开放,之后及时进行关闭。 四、认真检查手机里的“隐私”一栏,能关掉的,全部关掉。 大数据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恐怕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存在,但我们仍然期盼问题的解决。因为它见证了科技的发展下,自由与隐私的争辩,以及对自由与规则的思考。 本期话题:你遭遇过哪些信息泄露? 菲律宾世界日报 广大读者可在本公众号菜单栏使用菲律宾话费充值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