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月18日,江苏扬州,中午12时许,一名11岁的女孩坠楼身亡。据该小区居民反应,女孩坠楼前,疑因假期作业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 ![]() 广西一名6年级女生因为国庆期间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给女孩家长打电话,家长骂了女孩一顿,然后孩子承受不住压力,就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 ![]() 10月9日,江苏无锡一男孩因假期未完成作业,拒绝上学,爬上自家13楼窗外。 ![]() 难道仅仅是因为被老师家长说了几句,孩子就轻易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一定不是因为这么点事就跳楼,这恰恰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我们不禁扼腕惋惜,一个还未绽放的生命就此结束,父母的批评责骂给孩子的生命划上了悲惨的句号。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小学生跳楼事件一起接着一起,幼小生命接连逝去的背后,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数据统计中,中国儿童年自杀率位于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自杀,8个自杀未遂。 ![]() 其中,作业导致儿童自杀的事件更是经常发生。 谁能想到因为写作业这件小事,差点就断送了孩子的性命? 但事实如此,当一个孩子为作业痛苦,当一个家庭为作业将亲子关系筑起高墙时,孩子就会将心门关闭,收起了童年所有的童真与快乐。 ![]() 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于自杀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很可能是由一时的强压或是受挫,比如师生冲突、考试失利、家长批评导致的,很大程度上出于逆反和负气心理。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生活的烦恼可能来自于紧张的学业压力,也可能来源自父母的严厉和不理解,但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于是死亡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如果自己离开了,死去了,是不是就可以不再烦恼? ![]() 此外,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因素,这种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 在8例报道了疑似原因的案件中,有5例与学习压力相关。而在有明确自杀起因的57例中,这个数字跃升为43例。也就是说,无论明确原因和疑似原因,都有高达近75%的案例与学业压力相关。 ![]() 在应试教育下,只有考取好分数的孩子才能被接纳,而这种由分数制霸的竞争体系一直要从幼儿园蔓延到大学,甚至更久。在这唯一标尺的压迫下,许多成绩下降明显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质疑,甚至对生活产生无意义感,以致于丧失生存意志。 而在自杀方式的选择上,其中58%的自杀案例为跳楼,20%为服毒。由此可见,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情绪激动,过程短暂,不会提前做太多准备,自杀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在某个时间点上突然的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 ![]() 处于人生认知阶段的孩子们,很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对自己产生许多期待,“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追求轰轰烈烈”,变成了标榜自己的独立意识的标志。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并不足够成熟,一旦自己的表现让别人失望,就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时突遇一点挫折、打击,他们内心的担忧就会被无限放大,而当这种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排遣时,就会把自己压垮。 然而我们指责孩子的不懂事和脆弱,但教会孩子如何自信、自尊、自爱地活着,正是父母老师教育过程中缺失的一课。 ![]()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我们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孩子同样在认识事物,摸索世界的过程中磕磕碰碰,难免会犯错,走弯路,但这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作为成人的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该有的关爱,尽可能安抚犯错后沮丧脆弱的他们。 ![]() 《优质父母教养指南》一书中说:孩子看上去是犯错误,实际上,那是他们自我探索结果,或是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在学习成长。 但他们的力量那么弱,难免会被错误困住,这时需要的是父母的帮助和指引。 无论是适度的批评还是及时的鼓励,都是为了孩子能认识错误,反思根源,修正缺点。 ![]() 在一步步克服内心的忐忑,勇敢面对错误,征服问题,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惧怕艰难,坚强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的首要目的。 本期话题:对于孩子因为作业没做完而自杀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菲律宾世界日报 广大读者可在本公众号菜单栏使用菲律宾话费充值功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