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5 月,一款名为Zolgensma 的药物的上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Zolgensma 由药企巨头诺华制药研发生产,是用来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萎缩症」。诺华给这款药的定价是 212 万美金。 但是这种药物的治疗费用在不同的两个国家,价格却差了2500倍。 在澳大利亚打一针只需要41澳元,约合人民币280元。 而在国内打上一针,却要70万元。 那么,为什么会差那么多呢? 不是奸商哄抬物价。 而是这款药在澳大利亚被纳入了社保,但国内还没有。澳大利亚政府的集中采购价是约11万澳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 其实也不便宜。 另一个没纳入社保的国家——美国。单价是12.5万美元一针,约86.7万人民币。 比我国还要贵。 1.0那么,这个药为什么这么贵呢?总结下来有两个原因: 首先,它是新药。 新药的研发成本很高。 ![]() 在《美国医学杂志》今年3月发表了一篇论文,估算了2009年到2018年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平均成本大约是:13亿美元,人民币90亿。 同时,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20年过后,全球各地的药厂可以随便仿,也就是说专利期一过就不值钱了。 所以,20年之内它必须赚回研发费用,同时还要让投资者能够赚到钱。 要不然,谁还会愿意投资和研发新药? ![]() 第二个原因,它是罕见疾病药物。 SMA这个病,全球患病人数不到50万人,在国内也只有3-5万人。患者数量少,把薄利多销这条路就堵死了。 为了收回成本,只能卖贵点。 ![]()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渤健公司推出的。治疗SMA,还有一个药,叫Zolgensma。 医药公司诺华推出的,定价210万美元,被称为“全球最昂贵药物”。 2.0有人说,药品的费用负担只能被转移,但不能被消灭。 转移的对象,要么是医保,要么是商业保险。 那么,这药为什么还不纳入医保? 还是因为它贵啊。 这药一针是70万,就已经算是天价了。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打一针已经难以承受了,但是令人难过的是一针是不能治愈的,想要见效一年得花400万…… 很多人以为医保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那个抽象的“国家”的。跟我们个体无关。 所以呼吁把天价的罕见病纳入医保,可以尽情地“慨他人以慷”。 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 医保的钱,跟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国家会出一个部分,但大头还是要从我们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里扣的。 2015年,泰安整个市的医保金花的太快,没到年末就没了。 于是政府就让医院垫付,医院垫了一段时间后,就捉襟见肘了。结果,很多人治病医院不给报,一直拖着…… 这其实还只是一个小缩影。 ![]() “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的卫生医疗总费用增长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后会快速增长,具有指数式增长的趋势。 如果不加以管控,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将由目前的3万亿增长到2040年的273万亿,这对于财政、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来说将会带来不可承受的负担。” 可怕的是未来老龄化社会…… 所以用人话讲,在未来: 要么,每个月的医保费用,你再多交点。 要么,你看病报销的时候,报销比例降一点,再降一点。 3.0锅就这么大。一个吃多了,另一个人就得饿着。 所以医保就必须花得合理。 以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每年最低 550 元为例。一针 70万元的天价药,需要1400位城乡居民一年的缴费来购买。首年400万元的治疗费,这就需要8000位居民一年的费用来负担。 ![]() 而这些钱花去的背后,是更多的人将面临“医保费多交一点”,“报销比例再降一点”的困境。 谁也不希望罕见病会落地我们自己身上,谁又不同情我们同胞的苦难? 疾病无情人有情。 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知道世间事,难两全。 有人说,这个事件是药厂联合患者的一次公关,目标就是通过舆论的压力,把天价药抬进医保的目录。 毕竟,药太贵,没有了医保,中国3-5万名患者没几人个能自费治疗。 而抬进去了,只要1万人符合医保条件。每年就会产生400亿的销售费用。 说到底高价药,能不能降价、会不会降价? 答案其实是一定的,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罢了。Spinraza,全球一家公司生产,我国几千人使用,因而尚未纳入医保,价格昂贵。 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因为研发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尚未纳入医保,企业也是需要回收成本以及积累后续研发费用。 ![]() 当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注射剂的价格会被中国“打下来”,SMA患者们也都能够被治愈。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